MENU
2022年度人才培养十大亮点工作
2023-02-21 13:25
作者:梁志星 刘萱
编辑:胡占尧 曹玉琳

一、 深化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双万计划”取得新突破

 

齐心协力、分类施策,全面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2022年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工商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新获批4个本科专业,2022年组织申报8个本科专业;加强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组织召开全面推进工程教育认证,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专项培训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题研讨会,明确专业升级改造、实验室建设与共享、本研教育协同等新思路。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题研讨会

 

 

 

加强研究、夯实基础,不断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加强教研项目过程管理,推动5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以及3个天津市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研究与实践;综合推进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8门省部级一流课程和200余门校级一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2022年度获批2门天津市劳动教育精品课程、4门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

 

 

 

二、 持续推进攻坚行动方案,破解停飞学生转专业难题

 

直面问题、刀刃向内,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成果。积极实施《taptap下载安装安卓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攻坚行动方案》,全校上下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勇气,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全面压缩课内学时,系统改革《taptap下载安装安卓本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等核心教学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大学英语、数理类、专业基础类课程改革,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全校本科生平均学分绩点均值上升0.26,学业警告占比下降1.39个百分点,本科生学业延长率为近3年最低。

保持定力、勇于创新,破解飞行停飞学生转专业难题。解决“停飞学生转专业” 近二十年的难题,先后组织文件修订研讨会、各学院副院长意见征询会、教学副院长及教务科长宣讲会、人才培养联席会、飞行转专业启动会、学生宣讲会、转专业后学生培养研讨会等10余次。9易其稿,形成《taptap下载安装安卓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校发〔2022201号),顺利组织35名停飞学生转入18个不同专业,达到学生、学院、学校均满意的效果。

 

 

 

三、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呈现新气象

 

集中资源、打造精品,蓄力培育创新创业新成果。“智慧民taptap点点注册账号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成功获批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2个国家级大创项目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支持互联网+”大赛,制定校赛方案、开展大赛系统培训、分阶段比赛、精准靶向指导、汇聚各方资源,广泛动员师生参赛。在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牌43项,其中国家级铜奖2项,天津市级金奖5项、银奖16项、铜奖20项,参赛项目数、人次数、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我校积极准备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辐射引领、健全机制,助力学生学科竞赛上水平。组织开展学科竞赛40项,获奖1128项,其中国家级94项、省部级330项,参与学生13881人次,获奖学生4580人次,获奖占比17.67%。发布《taptap下载安装安卓学科竞赛级别认定标准和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科竞赛;自主开发学科竞赛智能管理系统,支持师生实时获取竞赛数据大屏监测数据,进一步提升学科竞赛管理工作数字化和智慧化。

 

四、 精心组织教学成果凝练,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取得新突破。认真组织成果奖申报启动会,开展国家级成果奖申报经验分享交流,制定并发布《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确定重点申报单位,组织多轮次、多角度专家会诊,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位居天津市高校前列;获得民航局教学成果奖1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完成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

 

 

中国民航、天津市教学成果奖证书

 

守正创新、以赛促练,着力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基层教研室深度融合,通过精心准备,牵头获批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数量位居天津市高校前列,以此为载体推进教研载体信息化、教研内容多样化、教研方式互动化。组织完成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组织推荐工作,推荐6人参加市赛;开展2022年天津市大中小学故事思政微课大赛,推荐6名教师参加天津市网络评审复赛,3名教师入围决赛;推荐2个教学团队参加天津市评选、1个项目参加天津市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1名教师参加首届天津市劳动教育大赛。

 

 

 

五、 完善校院教学监控体系,实现监测数据准确科学

 

加强组织、动态应变,实现线上教学监控常态化。组织各教学单位制定院级《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并按方案实施线上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对线上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秩序、意识形态、学生学习状态实施全方位监测,发现问题即时叫停。建立日报制度,对每日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布数据分析结果,建立反馈机制,实现“每日采集、有馈必回”;建立周报制度,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推出优秀线上教学做法与案例。发布150篇教学运行情况日报、5篇周报,精选6个典型案例集,所有课程教学秩序良好。

结合实际、对标对表,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组织13个牵头单位学习领会基本状态数据的内涵和要义,开展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研判,多次召开数据研讨会、质量报告研讨会等专项会议,通过74个表格数据的填报,系统梳理并擎画了我校整体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走势,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等工作提供重要支撑。依据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报。

 

 

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测2022年我校数据

 

六、 健全教材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教材质量和水平

 

健全体制、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教材管理水平。成立教材工作领导组及教材专家委员会;完善《taptap下载安装安卓本专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和《taptap下载安装安卓研究生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以学校“十四五”教材规划为抓手,以教材专项检查为契机,教材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新增《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文版等教材进课堂。

 

 

 

加强规划、严格排查,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和水平。出版7类教材,完成20种以上出版合同的签署工作。经过全年三轮次大规模全覆盖的教材专项排查,共排查本专科使用教材教辅1200余种次,不断提高我校教材质量和水平。

 

 

开展教材建设与管理督查工作

 

七、 协同保障教学运行秩序,圆满完成多项国家考试

 

精心设计、周密实施,保障双校区教学秩序平稳。多次研讨,深入现场勘察,协同完成普通教室、智慧教室、专业教室(如形体教室)、实验室、保密室等多种教学设施总体规划。突破多重约束(教师跨校区授课、实验课跨校区开展、合班方式、教室容量等),反复探索教学运行方案,保证了双校区良性互动的教学秩序。

 

 

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主动应对、攻坚克难,圆满完成8项国家级考试。坚持学生中心理念,克服疫情动态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动态、精准摸排学生校内、校外分布情况,经过反复排考、组考,圆满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8项国家级考试,首次承担并完成中小学教资考试,保障2.1万余人次考生顺利完成考试。

 

 

全国大学生四六级考试落实考务工作

 

八、 精准谋划多措并举,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组织3轮自评,高质量完成《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报》;推进博士点专项评估,协同完成自评报告初稿;组织申报并获得天津市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民航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实现了我校研究生教学成果奖重要突破;6项教改案例获评天津市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天津高校第二。

 

 

 

数据驱动、精准谋划,全力提升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2022年招生报考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形成3份数据分析报告;制定并发布了研招工作管理规定;强化招生宣传,通过在线平台开展20场直播,8万余人观看;深挖校内生源,校领导亲自做考研动员,校内宣传效果明显;2023年我校考研人数达到2700余人,创造新高;一志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为本、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修订培养方案,将“三全育人”融入新版方案;强化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专项4项;加强教材建设,19十四五研究生系列教材签约出版;创新课堂教学,打造研究生课程云平台;拓展教学内容,围绕五育并举核心范畴搭建课程架构;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九、 落实导师育人关键作用,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

 

正向激励、动态管理,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水平。组织2022年导师遴选和上岗认定工作,硕导规模增长13.7%24名博导通过认定上岗招生;组织全员导师527人参加导师培训;完成首次导师立德树人考核工作,将三全育人成效纳入考核;组织完成首届卓越研究生导师评选,评选出卓越研究生导师”29名,有力提升了优秀导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落实职责、加强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持续优化程序、提高效率,授予硕士学位798人,评选推荐天津市优秀硕士论文15篇;开展学位论文格式检测服务,获得了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开展多样化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举办主题系列讲座5场、写作规范微课堂4期、微课视频1期;完成学位论文校内抽检,撰写完成学位论文质量分析报告,以数据化分析驱动学位论文质量提高。

 

十、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积极探索、注重实践,深化研究生教育校企协同育人。设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专项,联合主办卓越工程师培养论坛,探索我校卓越航空工程师培养模式;与中电科、昆山高新区、深圳机场等签署协议,新增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6个;联合申报天津市智慧民taptap点点注册账号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并获批成为我校首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营造氛围、鼓励竞赛,提升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能力。开展了11期高端学术系列讲坛,主办了首届taptap下载安装安卓研究生学术论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联合实施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引导激励研究生参加系列大赛,获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全国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33项,9支队伍晋级市赛,获银奖1项、铜奖8项,1人获得全国银奖。

 

 

 

内容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