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校持续深化教师行业实践工作,鼓励教师“走出去”,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喜迎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人事处特推出教师行业实践成效系列报道,展现我校教师面向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新态势,投身行业一线、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作为。本期聚焦航空工程学院但敏老师在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商发集团)的实践故事。
但敏,讲师,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从事航空器强度、振动与可靠性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年来,伴随我校大力发展绿色航空器技术,航空工程学院部分教师也逐步开展了绿色能源与推进技术的相关研究。然而,由于在校内难以接触国内头部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的先进型号,无法及时获知行业关注的技术难点与热点问题,导致相关教学科研工作面临信息滞后、资源有限的困境。
在学院鼓励和学校支持下,2024年暑期,但敏老师主动报名赴商发集团先进技术部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践学习。

实践见真章:从一线难题到科研突破
实践期间,但敏老师与商发集团科研人员深入交流探讨了其部分型号的技术特点,尝试将自身在学校积累的B737/A320动力装置技术知识应用于解决商发集团某型号研制中的技术瓶颈,最终方案获得了商发集团的认可。基于多次交流,对方在确保不涉密的前提下,分享了型号研制的经验与资料,并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作。校企协同发力,成果立竿见影。2024年下半年,但敏老师与商发集团共同成功申报我校2024年度唯一一项“航空基金-民发专项”项目。
育人谱新篇:校企共育未来航空引擎人才
此次实践的成效,远不止于一个项目立项。依托本次实践纽带,但敏老师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合作交流。
真题实做,共育本科生:通过汇总商发集团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建立起“校-企”联合导师机制。商发集团凝练出本科毕业题目,由我校校内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校内教师进行指导,由商发集团的校外导师把关,最终形成本科毕业设计。通过前期的沟通,现已形成数十个意向的本科毕设题目。
研以致用,锻造研究生:聚焦于商发集团在型号研制中的技术问题,结合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方向硕士生导师的科研方向,形成了“校内硕导+行业专家”把关,组织研究生进行技术攻关的技术攻关模式,不仅提高了我校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而且为后期研究生的就业也奠定了基础。
双向奔赴,深化交流:畅通校企人才互动渠道,由于商发集团的先进技术部涉及诸多学科,通过与商发集团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对方非常欢迎我校专业对口和技术扎实的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同时,积极邀请商发集团的技术专家来我校进行授课和学术交流,为我国的CJ1000及后续型号的研发、制造和运营提供良好的合作基础。
汇聚行业力量,共建行业标准
依托与商发集团专家的紧密联系,但敏老师积极推动,形成了由taptap下载安装安卓牵头,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等国内航空发动机主要研制单位参与,在中国航空学会完成一项团体标准的立项,为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贡献了民taptap点点注册账号学智慧。

但敏老师表示:“此次行业实践,使我得以将民航装备制造一线学到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效融入教学和科研工作。由衷感谢学校与学院为一线教师提供的宝贵实践机会,也庆幸自己及时把握并充分利用了这次难得的机遇”。
但敏老师的实践历程生动诠释了我校推动教师“入企实践”工作的前瞻性与实效性。它不仅是个人教学科研的“加油站”,更成为撬动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有力支点。期待更多教师走进行业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的蓝天上,把成果融入建设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的伟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