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内新闻 -- 正文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深耕民航科技创新战略主赛道 领先发展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
2025-07-02 11:15浏览次数:信息来源:科技处
通讯员:王添元 编辑:吴延松

taptap下载安装安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学院—研究院—科创院”立体协同发展模式,主动支撑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深耕负碳能源推进绿色航空升级、航行体系安全保障低空经济发展、适航与智慧运维支撑国产大飞机商业成功、人工智能赋能民航智慧运行四条主赛道,领先发展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为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莅临学校实地调研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在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调研

24050979-956e-4b31-98cc-d6a3767c433b.png

taptap下载安装安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代表性科技成果奖



国家“双碳”战略:可持续航空燃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牵头提出“国产能源植物+自主工艺+中国认证方案+中国标准模型”的创新路径,通过可持续航空燃料,破解航空业面临的绿色约束,支撑国家“双碳”目标。

学校围绕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可持续航空评价体系、航空环境精准监测与治理等方向开展科研攻关,汇聚校内外优势科研力量,组建由国家高层次人才领衔,涵盖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法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发展的科研创新团队。打造“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研究平台”,获得建设经费近4.5亿元,是国内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前瞻性技术研究的开放平台,促进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增强国际民航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近年来团队牵头承担民机重大科研专项1项、国自然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经费近6000万元,多次承办国际绿色航空发展大会分论坛,促进绿色航空关键技术交流。发布《天津市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发展路径》,成立可持续航空燃料概念验证中心,着力推动中试基地落地,支撑可持续航空燃料炼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研究平台

可持续航空燃料概念验证中心揭牌仪式


 

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城市空中交通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低空领域进入“政策破冰+产业爆发”的历史性阶段。面对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学校积极行动,与108家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携手宁河区政府,成立首个天津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低空体系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国家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学校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优势学科,组建由国家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以民航局航班广域监视与安全管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空中交通系统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实验室为科研平台,在低空体系安全、低空装备适航、低空通信导航、低空混合运行等重要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自然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项目总经费超亿元;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


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国家大飞机战略:国产大飞机适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近年来,学校承担国产大飞机适航审定技术攻关任务,参与C919大型客机项目飞管系统机载软硬件开发与验证、飞控系统安全性分析等工作,为国产大飞机适航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学校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国自然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拨经费1.3亿元;建设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获得省部级奖励20余项。完成了“适航飞”和“适航发”条件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服务民机国产化、国产发动机适航取证的高能级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研究院”,组建优势聚集、跨学科专业的联合团队,加强协同创新,并将开展本硕博多层次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培养大飞机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承办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基础科学前沿论坛,21位两院院士出席开幕式,通过大会报告和成果展示,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


大飞机研究院揭牌仪式

学校教师参与C919飞机研制和审查


学校积极推进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制度措施,采用“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完成“发动机叶片增材制造与修复”项目1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在学校科技园注册了民航领域首个学科型公司,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增材修复自主可控。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AI+智慧民航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学校瞄准赋能人工智能民航智慧运行的战略需求,以高安全、高效率目标为牵引,加强技术研发与安全应用,打造智慧民航典型场景。

学校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天津市杰青2人,建设省部级平台7个,承担横纵向科研项目近150项,经费达6500万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自然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6项;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奖2项、科技进步奖2项。学校在“AI+智慧民航”领域成果显著,围绕AI赋能机场运行展开科研攻关,在机场道面监测、智能机位分配、智能安检、无杆飞机牵引、环境预警等方向取得突破,研究成果也已在多地机场应用。“智能机位分配算法合作研究”项目侧重解决机位分配算法的场景泛化和性能泛化等两个关键问题,提出的算法助力深圳机场提升航班靠桥率;“机场道面安全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了智能识别、预见性决策及协同任务规划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对机场道面的安全检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决策;“电扫描智能化主动式人体安检系统”在电扫描主动式人体安检系统、旅客随身危险品智能检测、绿色安全、透明化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认证等方面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危险品检出正确率、旅客综合安检效率等技术指标上获得大幅提升,在机场安检站实际运行超过20个月,运行效果良好。


机场跑道道面安全检测机器人

学校成果亮相2025年度中关村论坛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对接会


在taptap下载安装安卓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要求,对标研究型特色类大学发展新定位,吹响“双一流”建设的冲锋号,切实加强有组织科研,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立足民航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需求,在低空经济新兴产业、可持续航空燃料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科技赋能国产大飞机运维传统产业上久久为功,为支撑民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奋斗。



内容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