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
1988年3月11日—15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此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会议选举邓朴方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和执行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残联的宗旨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海南建省
1980年6月,国务院和广东省召开了海南岛问题座谈会。1983年初,中共中央研究了海南岛的开发问题。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给予海南行政区较多的自主权,从此,海南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1984年2月,邓小平在谈到办好经济特区时,提出要开发海南岛。1986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赋予海南行政区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计划单列。198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海南岛建省,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88年2月,中共海南省(筹建)工作委员会成立。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13天后,中共海南省委员会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迎来了改革开放大发展的春天!
治理经济环境
在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对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不足,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对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片面追求产值产量、攀比发展速度等现象纠正不力,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加强管理监督和抓紧建立宏观调控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1988年上半年,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影响最大就是价格闯关。但由于整个经济秩序特别是流通秩序的混乱局面尚未扭转,使价格“闯关”受挫,社会出现了“抢购”风潮。为迅速改变这一状况,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了1988和1989年要把建设和改革的重点放到治理整顿上来。1989年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截至1989年2月底,全国停建缓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000个。第二,控制信贷规模、增加储蓄和稳定金融。由于实行了紧缩金融的方针,信贷规模得到控制。银行两次提高储蓄利率和开展保值、有奖储蓄,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逐步回升。第三,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专项控制商品由19种扩大到32种,零售额下降。第四,开展了全国性的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初步加强了税收、财务和物价管理。第五,整顿流通领域的秩序。抓紧进行各类公司的清理整顿,重点清查了1986年以来新成立的公司和流通领域的公司。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的现象,已基本得到制止。第六,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大力支持粮、棉、油、肉、禽、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支持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工业品的生产,支持市场紧俏商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基本上保证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经过初步的治理整顿,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过热开始降温,物价上涨势头有所减弱,群众对物价的紧张心理有所缓和,城乡市场基本稳定,经济形势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