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思政系供稿    时间:2025-08-10    阅读量: 
         
    
近日,为深入基层接受实践教育,结合国家发展重点与“助农扶农”主题,开展基层服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郝锦花老师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组建的“津陇高服共建”实践队,依托大学生“三下乡”平台,前往甘肃省华运高速道路服务有限公司天祝安门分公司下属的天水市武山县鸳鸯服务区进行实践学习,走进基层,走进服务区,走进高速服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津陇高服共建——天水鸳鸯服务区特色升级实践探索之旅”的实践学习与考察活动。活动旨在让学生参加基层服务实践学习,锻炼工作能力的同时,依托考察成果,响应甘肃省建设“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项目”,为服务区升级建设“特色服务区”提出有效可行的意见,为建设“服务区+”建言献策,此次活动将学习活动搬出校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服务基层。

天水市武山县鸳鸯服务区
实践活动伊始,在天水市武山县鸳鸯服务区经理的介绍与分享下,同学们了解了鸳鸯服务区的区位信息、服务区概况、党建工作以及服务区工作宝贵经验,从如何承接日常高速司乘车组休息,到如何应对节假日大量人流休憩住宿需要。服务区经理刘忠经理介绍到,天水市作为国道G30连霍高速的连接点,也是省道S25静宁至成县高速的起点,具有重要的交通中枢作用。武山县鸳鸯服务区坐落于甘肃省武山县西部核心交通枢纽,地处连霍高速(G30)与陇海铁路交汇处,是连接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的重要节点,素有“武城东障,扼秦陇咽喉”之称。该服务区作为全省高速公路网的关键站点,日均车流量密集,尤其在油菜花旅游旺季及节假日期间,承担着省内外游客集散的核心功能。

鸳鸯服务区“服务区文化与党建办公室”
工作人员在对服务区的讲解中,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服务区基层助农工作的成功开展:通过“农户—企业—服务区”三方合作,实现农产品“采集—深加工—销售”一体化,达成“农户统收,企业统购,基层统售”。这一模式有效高效扶农助农,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依托服务区,解决了“农户卖不出,游客买不到”的销售接口错位问题。在实现农户、企业、服务区创收增效的同时,有效推广了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增加途径司乘和游客在服务区滞留的时间,对地方文旅宣传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服务区经理刘忠经理说道:“这一模式在为三方增收的基础上,靠‘大美天水,俊城武山’的小杠杆,撬起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金字招牌,让游客和过路司乘在感受天水文旅迅速发展的同时,带回家乡一份带着地方气息的特产,实现了农户、企业、服务区乃至地方文旅的共同发展。这个模式也是我们在助农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来的,坐在办公室茶水间看到的全是问题,走进田间深入基层发现的全是办法。”

服务区经理向实践学生介绍服务区“助农帮工”相关知识
在为期数日的学习中,实践学生学习了服务区办公室运维与管理、服务区充电设施检查维护、服务区加油站安全防护等一系列服务区工作知识。从办公室文件管理,到直接参加维护工作,实践同学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果优秀,在学习实践中掌握了工作基本知识,得到了服务区工作人员的良好评价,为投入实践工作奠定知识基础。

实践学生学习充电桩维护知识
学习结束后,实践学生以“综合助理”的实习生职位,开始了在鸳鸯服务区的实习工作,在办公室助理、地方特产推广、助农项目宣传员、设备维护助工等不同岗位进行为期数日的实践学习与体验。
在办公室助理岗位,实践学生协助处理日常公文收发、登记、流转与归档;参与文件资料的整理、复印、扫描及基础信息录入;协助筹备会议,负责会场布置、材料准备及简单记录;完成部门交办的其他基础性行政事务。实践学生服务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能够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取得了服务区员工的一致好评。

实践学生在办公室助理岗位工作
在推广地方特产工作中,实践学生为购买特产的游客与司乘介绍产品,讲解产品特性与文化背景,为顾客推荐适合的特产。实践期间,实践学生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游客与司乘的认可,特产销售量稳增不减,实现了为站点创收,为扶农助力,推动了地方特色推广。


实践学生推广武山县地方特产农产品“参芪茶”
在助农项目宣传岗位,实践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在与助农企业对接的乡村内,挨家挨户的宣传“农户—企业—服务区”特色助农模式,把严谨有效的助农方案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浅显语言宣传给广大农户,为企业统收农产品深加工奠定广泛的农户基础。宣传工作中,农户对该模式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关意见想法,如增加药材、干果等农产品收购价格,简化收购流程等,并经过统一整理提交服务区与企业。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宣传区域90%以上农户愿意加入或继续参加原材料统收项目。

实践学生前往武山县赵坪村进行助农模式宣传
在为期十天的实践学习中,“津陇高服共建”实践队的全体同学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在工作中展现了出色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其勤勉敬业的态度和显著的实践成果赢得了鸳鸯服务区全体员工的高度评价。
本次实习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基层锻炼,更是一次成功的“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在实习实践中,学生深化了对国情社情、高速公路服务运营及乡村振兴实践的认知,学生主动观察、深入思考,结合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和深入调研,就服务区在升级建设“特色服务区”、优化“服务区+”模式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与潜在挑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优化建议,为服务区未来的精细化管理与特色化发展贡献了来自青年学子的智慧。
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鸳鸯服务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更在推动助农扶农、校企合作领域起到积极作用。展望未来,实践队与服务区期待能继续推动共建,将实践探索的成果转化为服务区升级发展的具体动能,共同搭建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新平台,为甘肃省高速公路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天水市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