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思政系专业见习圆满完成
作者:各见习小组 时间:2025-07-16 阅读量:
2025年6月20日-7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思政系40余名学生圆满完成为期2周的专业见习工作。此次专业见习涵盖了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天津自贸区渤海调解评估院、范庄鼎利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南开区兴南街道、和平区小白楼街道、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实习单位。
专业见习是深化思政专业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学生们深入法院、社区、民航、乡村等多个一线岗位,将课堂所学融入鲜活的社会大课堂,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工作岗位中锤炼过硬本领。
深入社会课堂,锤炼过硬本领
12名学生来到了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在党委、机关纪委、组宣处、行装处、办公室、督察室等六大部门见习。学生们通过深入实践,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紧密结合,在保密教育、行政实务、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锻炼了自身能力,在务实中感悟司法严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


4名学生赴天津自贸区渤海调解评估院开展专业见习,同学们深度参与金融纠纷调解、法律文书撰写、案件立案等实务工作,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助力基层矛盾化解。从课堂到实践,在真案实务中锤炼本领。见习期间,团队累计完成起诉状撰写逾百份,共同完成调解协议和笔录约五十份,完成89起案件的网上立案工作,直观体验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民少走路”的便捷性。
团队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思政学子,我们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法为盾守护公平正义,以理为矛破解治理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
扎根社区沃土,感知民生温度
9名学生在南开区兴南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安排下分赴9个社区居委会开展见习,学子们以“小切口”融入社区“大治理”,在党建引领、民生服务、安全建设等领域累计完成20余项具体工作,以躬身实践的姿态融入社区治理一线,在服务群众、参与基层建设中彰显青年担当,收获成长与思考。

5名学生来到小白楼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开展专业见习。学生们在整理档案过程中,从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的反复研讨,到社区文化节的精心策划;从党建联建活动的有序开展,到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每一份档案都记录着基层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的点点滴滴。这种沉浸式的实践体验,让思政教育不再停留于书本理论,而是化作了可触摸、可感知的生动案例。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段‘沉浸式’的社区工作经历,让我们真切触摸到基层治理的脉搏,课本上的群众路线理论,在服务居民一件件小事中变得鲜活而深刻。”
走进行业一线,感悟民航脉搏
在重庆机场集团的实习旨在通过岗位实训、红色研学,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期2周的见习中,6名学生分别在办公室参与“先锋领航·星耀园区”党建品牌工作方案撰写,系统学习民航企业党建文化建设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负责文件处理、制度撰写、会议纪要整理、政策研究等工作。同时,创新开展“专业实践+红色教育”,先后赴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重庆博物馆,西南大学,重庆机场集团展览馆等地参观学习。

此外,正式聘任重庆机场集团园区开发分公司总经理为taptap下载安装安卓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迈向新台阶。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为培育兼具政治素养与民航特色的复合型思政人才筑牢根基。

脚踏田间地头,感知乡村脉动
6名学生在范庄鼎利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专业见习,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直播间、社区,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产品展销、田间劳作、产业调研等多种形式,将专业所学融入国家战略,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从实训教室到田间地头,从直播间到社区,从专业技能淬炼到家国情怀升华,他们用多元化的实践形式,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新时代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用好“新农具”,讲好乡土故事,青春的智慧与力量必将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图景注入澎湃动能。相信此次实习经历,将成为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财富,激励大家在未来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带队教师邢军表示,本次实践是深化思政课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基层创新相联结,助力当代大学生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汲取爱农情怀和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自觉性、强化责任感。后续小组将参与基地“乡村主播培训计划”的调研设计,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号召,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