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由研究生院主办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系列讲座第十五期在学术交流中心如期开讲。讲座邀请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朱鹏飞教授以“大模型(DeepSeek)如何指导您做研究:案例与无限可能”为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吸引了线上线下共1300余名研究生积极参与。

讲座中,朱鹏飞教授以科学范式变迁史为切入点,介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五科研范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以“群体智能”研究为例,详细拆解了大模型在科学假设生成、代码开发及论文撰写中的实践路径。他强调,面对百花齐放的大模型时代,AI工具的应用需以科研诚信为根基,研究者需深度参与理论验证与结果研判,实现人机优势互补。

讲座结束后,现场反响热烈,同学们深受触动、感悟良多。电动学院23级研究生刘以文表示: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AI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和研读文献,还能在科研成果创作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研究生,将积极拥抱新技术,恪守学术道德底线,合理利用AI工具来辅助研究过程,提升研究质量。
后期,研究生院将常态化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系列讲座,聚焦AI时代的新特点与新挑战,持续提升学生们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素养与规范意识,助力其成长为兼具创新精神与学术诚信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