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学院开展探寻京津冀传统文化暑期实践活动


更新时间:2017/08/26 阅读次数:2668

暑期期间,飞行技术学院暑期实践队分赴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开展了“探寻京津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为背景,以“95后”飞行学员为视角,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飞行.jpg

实践队先后拜访了天津“拦手门”武术传承人张文仲、北京汲古阁掌门人于国光、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袁世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意义。

“拦手门”作为唯一起源于天津的武术门派,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二十八大武术门派之一。通过“拦手门”武术传承人张文仲先生的讲解和演示,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拦手门的发展历史、风格特点和在我国民族解放、革命战争时期中的爱国事迹,体味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汲古阁”的名字最早出现于明代。北京汲古阁作为近现代北京文化变迁的见证人,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传统技艺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掌门人于老师展示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汲古阁拓片,精湛的技艺和美轮美奂的图案都彰显出极高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实践队来到保定,拜访了中国诗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中华文人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袁世冀先生。袁先生现场创作,行云流水,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手中的画笔来弘扬中国文化,传播正能量。

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宫灿表示:“通过走近非遗传人,了解非遗故事,观看传统工艺,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悠久历史的珍宝,更应得到大家的关注和保护。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切身做起,弘扬传统文化,守护文化瑰宝,传承非遗技艺,真正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飞行技术学院实践队员们不仅实地探寻了京津冀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实践过程全程视频记录,后期将以网络微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实现更广泛的宣传教育效应,推动形成尊重传统、热爱传统、继承传统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大学生群体更加认同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做文化传承的实践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