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tap点点注册账号简史||风雨六十五年
更新时间:2017/01/20 阅读次数:8111
1951年,中央军委民航局第二民航学校在成立,毛主席亲自签发的军委民航局的文件中,认定了方槐将军为二航校校长,周总理最终决定将校址选于天津。
毛主席曾说,就算没有裤子穿,也要办航空。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十四航校在四川成立。十四航校主要为民航培养空、地勤人员,其中招收第一批地勤学员1000余人,从二期学生开始,其招生列入全国高校招生序列。当时,国家在十四航校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先后从空军几所主要航校抽调教练机运输机与各种教学仪器,调派干部与教员,其中有很多航空界的知名专家,另一方面,学校的规模也是空前庞大,拥有四个机场,其中包括当时位列亚洲四大机场之一的新津机场,校园占地面积是我校现在的十倍,如此庞大的软硬件设施投入恐怕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可以与其相提并论。

1958年,十四航校空勤与地勤分离,空勤部分迁至广汉,保留十四航校的代号,地勤部分留下成立成都民航机械专科学校,二期开始列入全国大专招生序列。当时机械专科学校分成技术员班和机械员班,先后招收五期学员,专业设有航空机械、特色仪表、无线电等,主要培养本科生。
同样在1958年,原先二航校成立的训练大队,正式成立高级航空学校,而其校址就在此地,我校的行政楼就是在高航时期建成。但高航与十四航校的职能有些差别,如果是十四航校是从零到有的培养,那么高航则是从一般到专精的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国家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需要飞行员空投,而天津地区派出的飞行员,大多数都是高航的学员,由此可见高航的实力之强。
虽然有不菲的成绩,但高航这个名字在中国民航史上仅仅存在了五年。随着中国民航办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遭遇的一些自然灾害,民航院校重新组建,高级航校的部分人员留任,十四航校的以地勤为主的人员搬至天津与其合并,于1963年8月14日成立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
1965年,中国民航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在那之后,他们在中国民航建设与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顺便一提,他们也就是过段时间要回到我们学校的五期校友。
这之后就是十年动乱,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文化大革命,在这场灾难中,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受到了波及,我们学校也并未幸免于难。这几年内,学校的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均受到严重破坏,甚至一段时间还迁至江西,之前十四航校与机专时期建立起的绝对优势荡然无存,学校元气大伤,这是我校校史上最为惨痛的教训,这次灾难,让我们学校在之后很长时间里徘徊不前。
1977年,学校得到了恢复,并命名为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1979年,我校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这也标志着我校完全恢复了作为航校的职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1981年,我校被升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这个名字我们用了长达25年之久,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民航从军委独立,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我们学校也在这个时期正式脱下了军装,在此之前学校始终秉承着军队作风,进行军事化管理。
但是,虽说升为民航学院,但我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学校依然经历了很多波折,发展速度缓慢。
终于,到了1995年,一切局面开始改变,在很多爱校人士的努力下,民航局领导认识到了我校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委任杨国庆为民航学院院长。如果说,十四航校的成立是我校第一次辉煌的开始,那么,那届领导班子的到来,便开创了我校第二次辉煌,让曾经的民航学院,今天的民taptap点点注册账号学再次回到了民航教育的龙头位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学校取得了哪些成就:
1997年,学校新区建设一期工程获得批准,1998年开工建设,新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南院。

1998年,我校被批准成为硕士授予权单位,实现了中国民航研究生零的突破。2002年,学校首届7名硕士研究生毕业。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科研在民航学院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2002年,中国民航第一个科研基地落户学校,时至今日学校已经建成省部级科研基地12个。
2006年,学校迎来了至关重要的时刻。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校才刚刚恢复元气,便赶上教育部对高校本科合格评估,我校得到了一次性通过,之后的优秀评估又顺利通过。尤其是升格为“中国”民taptap点点注册账号学的过程虽有难度,但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成为了带有“中国”名号的最后一批大学之一。
2007年, 我校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我校首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也是我校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它可以允许一架完整的波音727自由滑进与滑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培养机务维修人员最多的教学实体。
2009年朝阳,朝阳飞行学院在辽宁省朝阳市正式落成。
2010年中欧, 我校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正式进入了工程师培养阶段,自此之后,我校的各项课题项目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65年风雨兼程,一代代中taptap点点注册账号人以报国兴业的强烈情怀,严谨治学教育风范与的办学方针,彼此成绩彼此激荡,并被七万多学子带到祖国的蓝天大地之上。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服务民航强国建设为使命,向着‘国内知名,国际民航界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民用航空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