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4日,外国语学院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五会议室成功举办第十二期航空国际胜任力培养工作坊。本次工作坊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的徐亚男,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两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
外国语学院院长张艳玲在讲座开幕时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杰出创新型人才是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外语人使命担当的守正创新之举,希望同学们能坚定信心迈向国际舞台,传播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徐亚男曾任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处处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和重大外交政策对外翻译审定稿工作,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定稿专家之一。
首场讲座中,徐亚男大使以 “响应时代召唤,应聘国际组织,走上国际舞台”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她指出,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制定全球规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面临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更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话语权。
徐大使特别强调,国际组织不仅是国家展示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更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她以联合国为例,详细解读了该组织的招聘机制与人才需求标准,指出语言能力、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是成功应聘的关键要素。通过分享徐浩良、周廷华等中国籍国际公务员的成功案例,徐大使生动展示了国际组织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的独特机遇。
针对联合国严格的招聘流程,徐大使特别提醒应聘者需注重履历材料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在保持中立立场的同时,巧妙展现个人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平衡。
在第二场专题讲座中,徐大使聚焦"提升素质和能力,迎接国际组织招聘面试"这一主题,系统讲解了联合国的招聘原则与能力评估体系。她指出,联合国采用"能力为本"(competency-based)的选拔机制,重点考察候选人的三大核心素质:一是政治素养,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全球治理理念的深刻理解;二是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的学术背景与实践经验;三是国际胜任力,包括跨文化协作、多语言沟通与数字技术应用等综合能力。
针对关键的面试环节,徐大使结合联合国"价值与行为框架"(Values and Behaviors Framework),深入解析了"基于行为的面试"(Behavioral Interview)的特点与应对策略。她特别强调"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在面试应答中的重要性,建议候选人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自身能力。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徐大使就同学们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并再次强调了国际公务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包括保持专业中立、恪守职业道德,同时心怀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本次工作坊不仅为有志于投身国际组织的青年学子提供了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更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实战技巧传授,帮助参与者深入了解国际组织的人才需求与应聘策略。活动有效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端外语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