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各民族同学的交流沟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2021年10月6日下午18:30分,外国语学院在南教二306教室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讲座。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程海波老师、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麦地努尔老师、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翁小雯老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讲座共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为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麦地努尔老师带来主题讲座。
麦地努尔老师以“热爱伟大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为讲座主题,阐述了只有热爱伟大祖国、维护民族团结才能创建和谐社会。麦地老师列举了千百年来我国发展历史长河中许多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民族进步团结的必要条件。
讲座中,麦地老师以竞答的形式,考查大家的民族常识,同学纷纷热情举手,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麦地老师强调,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最后,麦地老师带领学生齐唱《团结就是力量》,歌声嘹亮,热血沸腾。
讲座的第二环节为学生代表分享故事,5名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所经历的或身边人经历的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外国语学院C班学生代表王伯荣讲述了自己的父亲跟同西青区委领导,向甘肃省红水镇靖安民族小学捐款10万元,并赠送天津特产十八街大麻花的故事。他动情地说到“当看到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和灿烂的笑脸,我们深切感受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群众都不要掉队、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爱父亲,我会选择紧跟他的步伐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我的一份微薄力量。”
讲座的第三环节为程海波书记总结讲话。程书记首先回忆了自己亲历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2015年,他与校团委一行走访民航局在新疆和田地区帮扶点——策勒县达玛沟乡古勒铁日干村,发现当地村庄家家门前有条小溪穿过,在南疆这样的干旱少雨地区,水从哪里来呢?经了解,原来,自1960年开始到1990年,当地政府带领群众用了30年的时间修了一条水渠,这条水渠就叫战斗渠,当时面临着寒冬刺骨、工具原始、食物紧缺的种种困难,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各民族靠着坚定的信仰、民族的团结,无私的奉献精神,终于把水渠修成,清澈的水直通当地居民家,被称为“新愚公移山”。
程书记又结合实例对“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进行了深入解读,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五个认同”,即“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各民族同学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现场掌声雷动,同学们被程书记的分享所感动,同时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德至善,弘毅兴邦。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民族团结精神,使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希望作为祖国后代的同学们,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立志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