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的砥砺奋进,安全学科为中国民航达到世界航空安全领域领先水平发挥了重要人才和科技支撑作用。改革开放和军转隶民航后大量引进国外飞机、空管和机场保障设备以及国际规章和标准,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航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安全技术和标准规章研究,并率先开展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研究,促进了本学科快速发展。国产大飞机正式立项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民航装备开始,适航是国产大飞机走向市场的关键。作为国家“适航攻关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唯一技术支持单位,为ARJ21 和 C919 的审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助推中美欧适航当局三足鼎立,民机产业 ABC(Airbus、Boeing、中国商飞 COMAC)三分天下。未来30年,学院将超前探索,领先创新,引领自主装备及新一代安全标准规章国际化,为 2050年我国实现民航强国作贡献。
 
学院前身为1996年民航局在学校设立的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2012 年获批天津市重点学科,2017 年获批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2018 年获批全国航空安全领域首个博士点。2021年为适应航空安全国家战略和民航业持续发展需求以及学校“顶尖安全”目标的实现,重新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了四系六研究机构。
 
 

 
  目前学院是我校唯一具备完整的本-硕-博学位授予体系的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具体包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航空器适航审定工程学术硕士、交通运输安全专业硕士和网络信息与安全专业硕士;学院设有 3 个本科专业:安全工程、信息安全和应用心理学。现有教职工120余人,在校生1300余人。
 
 

 
  学院以解决民航局及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涉及的系统安全问题为目标,基于体系视角,抓住人、机、信、管四个维度,通过建设包括民航体系安全与智能决策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开展民航系统安全的设计、推演和验证等全流程科学研究与智能决策支持工作,并将其作为“链接”安全学科各方向发展的源动力,引领并融合四个学科方向的研究工作,促进民航安全研究有机统一。安全学院初创即获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1 项,以及民航局、天津市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安全工程
 
 
专业概况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于2002年申报获批并于2003年开始招生,2004年获批安全技术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授权,2012年获批天津市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成为中国民航第一个博士授权点,具备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体系。是我校唯一的具备了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学科体系的专业。
 
本专业专任教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学历2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2名,蓝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蓝天青年学者3名。
 

 
培养目标
 
 
  立足国家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民航持续安全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法治意识,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求实精神,掌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深入掌握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熟悉国内民航运行业务,了解国际航空安全保障业务和规则,能够在民航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安全管理、安全监察、安全技术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素质扩展
 
 
  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方式,适合于现代人和现代组织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快地融入集体,大多以培养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宗旨,增强学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以及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使其融入班集体,增强班集体归属感,同时积极联合学校教师的力量,教师进行经验分享,理论总结,培养其学术探索、创新能力与意识。
 
 
 
课程体系
 

 
  本科专业课程注重飞行大数据分析与综合实训、航空公司SMS设计与综合实训、飞行事故应急演练与综合实训,紧密联系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中的技术、工程和管理问题。
 
 
毕业去向
 
 
  升学:学生毕业后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每年具有一定数量的保研名额。
 
  就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安全领域的工作,活跃在中国民航局、民航地区管理局、监管办等局方安全监督部门,航空公司、机场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和应急管理等部门。
 
 
应用心理学  
 
专业概况
 
 
  本专业于2015年申报并获批,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民航第一个应用心理学专业。本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具有宽厚性和交融性。本专业紧贴民航行业发展实际,解决民航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选拔、心理健康监测及人因安全等问题。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名,该系现有教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高级及副高级职称12人,国家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1人。
 
 
培养目标
 
 
  立足民航,面向社会,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竞争力,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民航业务,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民航业及其他行业中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因安全分析等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实践实习
 
 
  注重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培养其学术探索、创新能力与意识。积极联合天津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中心、民航企事业单位、业务训练基地、民航医学中心等机构,为学生创建社会实习与实践机会,提升学生业务实干能力。
 
 
核心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人格心理学、航空人因工程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民航运行业务、民航安全管理等。
 
  为了更好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本专业现有基础心理类实验室,包括基础心理实验室、心理测量与统计实验室、人机工效实验室等;航空心理类实验室,包括航空心理测评实验室、航空医学实验室、航空人为因素实验室、人因差错分析与控制实验室、行为观察分析实验室、飞行模拟实验室等。
 

 
   毕业去向
 
 
  在民航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培训部门、航医部门、飞行部门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因失误调查与分析、员工培训、员工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也可在局方的飞行标准部门、航空卫生部门、航空安全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
 
  考研建议方向:学生毕业后考取国内外的心理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信息安全
 
专业概况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于2008年申报获批开始招生,截止目前招生14届,共计1100余人。自2012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以来,累计毕业生10届,数百人。目前在读人数3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22人,包括中国民航中青年带头/民航局网络信息安全专家1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会评)专家/国家科技评审专家1人,密码学会高级会员1人,蓝天青年学者1人;学历分布:博士16人,硕士6人。
 
 
培养目标
 
 
  信息安全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信息安全理论基础、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和良好科学素养,熟悉信息安全技术在民航和各领域的应用,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并具有较强信息安全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信息安全人才。
 
毕业生能在民航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企业、IT企业、政府机关、金融证券单位从事信息安全领域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服务、安全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核心课程体系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信息安全导论、程序设计与编码安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应用密码学、数据库系统安全、网络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II)、网络安全、民航信息安全管理、网络管理、恶意代码机理与防护为主,通过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实践能力。
 

 
毕业去向
 
 
  毕业生一般在民航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金融证券单位、信息安全企业、IT企业等从事信息安全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服务、安全管理等工作,部分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