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解惑,传道育人。他将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寓于理论教学,言传身教。积极投身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潜心钻研,持续发力,形成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收获新的科研成果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郑兴无,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天津市优秀教师。
2002年获得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2005年被评为中国民航学院优秀教师, 2006年获得“海航园丁奖”,2006年被评为taptap下载安装安卓优秀教师标兵,2007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taptap下载安装安卓优秀教师,2021年获taptap下载安装安卓首届“立德树人”优秀奖。
将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寓于理论教学中
教育工作不仅授业解惑,更要传道育人。郑兴无老师认为经济类的课程教学,不仅局限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世界、理解现实,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理解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通过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无声的行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郑兴无老师时刻强化自己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并逐步影响学生,使得学生也渐渐有了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比如,在一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一位学生为了感谢老师对其论文的细心指导,从家里带了一箱海鲜来答谢郑兴无老师。郑兴无老师一方面向该同学解释老师所做的工作都是本职工作,是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不用感谢;另一方面,也向其指出,如果老师接受其实物感谢,不仅有违师德,更也有违老师自己划定的红线和底线。最终这位同学不仅理解也认同了郑兴无老师的行为。
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经济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郑兴无老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在《微观经济学》和《航空运输经济学》教学工作中坚持将现实问题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经济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每一节课利用5 分钟左右的时间,所有学生轮流发言,针对最新的经济动态或经济事件,或者提出问题,或者利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关注经济时事和动态的良好习惯,形成对经济动态的敏感性,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不能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或者还没有学习相关理论,学生也能归纳提出相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则提高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学理论不再是枯燥的书面概念、定理和公式,而是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经世济民之学,逐步提升其经济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改革考核方式,进一步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改变过去仅注重期末结业考试的方式,将学生课程学业的评价方式改变为平时课堂讨论、平时大作业和期末考试三者相结合。在期末考试中也更加注重相关理论运用的考核,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考点,让课程学业评价更多反映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从1996 年到民航学院(现民taptap点点注册账号学),郑兴无老师就开始关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走上了良性循环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之路。
郑兴无老师1996 年到学校时,正赶上中国入世谈判紧锣密鼓的进行,而所在的专业又是航材管理与外贸专业。尽管当时并没有相关的课程与入世相关,但是郑兴无老师敏锐地认识到民航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行业,入世是推进民航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契机,因此利用自己世界经济的专业优势,结合民航开展科学研究,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出版了国内唯一的一本关于民航业与中国入世的专著,并以该专著获得 2002 年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民taptap点点注册账号学第一次在天津市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相关成果也融入到有关国际贸易的教学工作中,极大提升了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近20 年后学生返校,仍然对郑兴无老师当时课堂教学中对前沿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念念不忘。

由于郑兴无老师科学研究的前瞻性,相关成果得到民航局相关业务司局的肯定,从而成为民航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唯一研究支持力量,配合和协助民航局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涉及民航的相关活动。鉴于郑兴无老师在国际航空运输服务贸易领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2005年10月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在taptap下载安装安卓设立“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为政府部门参与多边贸易体系、自由贸易区以及区域经济组织提供决策支持。郑兴无老师在市场准入方面,协助民航局修订了《国内投资民航业暂行规定》,并对放开地面服务市场和航油市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反垄断方面,对国内外涉及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并购案进行经济分析,协助民航局和国家相关部门做出科学的决策;在产业支持方面,协助民航局制定不违背WTO 和通行国际经贸规则的产业支持政策,减少贸易摩擦。
2012年,郑兴无老师成功获批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特色的“天空开放”国际航空运输政策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郑老师开始探索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航空运输业减排问题,支持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制定全国国际航空运输减排市场化措施的系列谈判工作,维护国家和行业利益。郑兴无老师作为民航局专家参与民航应对欧盟ETS的方案研究、制定和谈判工作,作为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参与国际航空运输全球减排市场化措施方案的制定,力争行业的发展空间。在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全球减排市场化措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郑兴无老师认识到有必要研究国际民航组织的自主性与政策过程,系统评估各行为体、组织要素等对政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民航国际标准竞争的影响机制,阐释我国参与国际民航组织政策过程的实现路径,形成提升民航国际治理能力的对策方略。为“一带一路” 倡议下民航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航空安全与环保的国际合作、国产民机走向国际市场、引领全球民航治理秩序奠定基础。进而在2019 年成功获批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国际民航组织政策过程与提升中国民航国际治理能力的对策研究),成为我校目前唯一获批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