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党史回眸】“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发展

作者:    时间:2021-08-25    阅读量:

1960年,在严重困难面前,全党上下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毛泽东在6月写的《十年总结》一文中说,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要以十年时间去调查研究它。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用最大的努力来坚决纠正各种的偏差。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两件事表明:三年来造成严重后果的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

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会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毛泽东发现紧急指示信还没有完全解决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内部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和生产队内部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这两个重大问题。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起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6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9月,将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相当于原来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

八字方针贯彻之初,工业的调整力度不够。9月,中央作出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强调必须当机立断,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指标降到确实可靠、留有余地的水平上。同时,中央发布试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这个条例实行后,国营企业一系列规章制度恢复和建立起来,工业调整有了明显的起色。

同经济工作的调整相配合,科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也进行调整。中央先后批发试行《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这些条例的中心内容是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和文艺工作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1962年3月于广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发表讲话,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随后周恩来在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重申了这一科学论断,使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鼓舞。

但是党在政治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而且还在发展。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前期,世界上各种力量发生新的分化和改组,局势出现动荡。随着中苏之间的分歧扩大以及中美之间的斗争加剧,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日趋紧张。这使党认为,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在包围中国,也影响党对国内形势的估量。

苏共二十二大以后,国际共运中的争论愈演愈烈。苏共领导人、苏联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公开信,攻击中国党和其他一些党,在外交上推行霸权主义。中共中央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并由此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教训。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大党大国对其他党、其他国家的不平等做法和霸权主义,顶住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党的尊严。但是,主要根据中国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评价苏联的变化和国际共运,也产生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认识。

1962年9月的八届十中全会,联系对苏联赫鲁晓夫观点的批评和对国内形势的观察,提出阶级、形势、矛盾问题,强调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性,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它标志着党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再度发展起来。

版权所有©taptap下载安装安卓 |  地址: 天津市东丽区津北公路289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