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从课程到实践,从展品到初心——学子触摸航空成果,感悟校史荣光
作者:李磊 明奕君 拍摄:徐晨馨 时间:2025-10-23 阅读量:
为深化民航法政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内涵,将思政育人理念融入课程实践环节,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3级学生,分别走进社科馆、明德馆,参与校工会联合图书馆分会举办的“民航特藏开放周”活动。在与民航历史遗存和航空成果的“对话”中,既强化民航法政与实务课程的实践认知,更在沉浸式体验中上好一堂生动的“大国思政课”,推动专业课程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在社科馆民航飞机特藏室与民航精品著作陈列室,专业讲解员引导同学们沉浸式了解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历程。波音、空客、赛峰、中国商飞、美孚石油等展区的技术资料与实物展品,直观呈现我国民航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罗罗公司、波音公司合作展区里,校企协同搭建的资源平台与定制化培养项目,让同学们清晰看到学校为民航领域培育人才的多元支撑体系,切实理解“加强建设交通民航新篇章”的内涵。
“大国工匠”胡双钱数十年坚守岗位、保障国产大飞机研发的事迹,以及上世纪70年代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泛黄老照片、磨损量具,更让学子们深刻感悟“工匠精神”与航空人攻坚克难的精神传承。

在明德馆,包姝妹老师带领同学们重温人民航空事业的峥嵘岁月。图书馆徐青老师介绍,展出藏品自2015年起通过采访民航老同志征集而来。一枚镌刻“航空救国”的纪念章,承载着孙中山先生近代航空发展理念与仁人志士救国理想;东北老航校的老照片、手稿,揭示出学校前身与民航事业起点的深厚渊源——前校长方槐将军曾在此任职,原副校长慕宗惠为该校首期学员。


两航起义展区内,起义人员签名簿、1950年周年特刊等展品,还原了1949年11月员工率12架飞机回归祖国的爱国壮举;手摇钻、扳手等工具与香港精致打字机、吐司机的对比,更凸显起义者放弃优渥生活的坚定初心。此外,向校友许奇凡借展的徽章系列中,全国仅存一枚的“反帝”电气工会证章等珍品,串联起近代产业工人奋斗史,与航空人爱国情怀形成呼应。

活动尾声,师生们在明德馆前合影留念,将“校史记忆”定格。学子们纷纷表示,从国产大飞机技术突破到航空人精神传承,从校史中的爱国壮举到民航法规的严谨性,每处展品都彰显国家发展力量。此次活动既是课程实践延伸,更是“思政+校史”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让学子们在知行合一中夯实认知、坚定“以青春之我,建交通强国”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