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6-14 [来源]: [浏览次数]:


一、 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² 预防为主,将各种实验室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² 事故发生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尽快控制事故源。

² 尽早向医疗急救机构求援。

² 及时报告。

² 及时疏散和撤离。

二、 应急处理措施

1. 火灾性事故

 

常用的方法有:

1)在可燃液体着火时,应立即取走周围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设备,防止扩大燃烧;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注意:绝对不能用水,否则会增大燃烧面积;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注意:绝对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四氯化碳等灭火。

2)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注意: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

3)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

4)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

5)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6)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 毒害性事故

 

实验中的许多试剂都是有毒的。有毒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渗入、误食等方式导致中毒。

1)处理具有刺激性、恶臭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2)实验中应避免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尤其严禁手直接接触剧毒品。沾在皮肤上的有机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洗去,切莫用有机溶剂洗,否则只会增加化学药品渗入皮肤的速度。

3)溅落在桌面或地面的有机物应及时除去。如不慎损坏水银温度计,撒落在地上的水银应尽量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撒落的地方。

4)操作有毒物质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发绀,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A. 固体或液体毒物中毒:有毒物质尚在嘴里的立即吐掉,用大量水漱口。

B. 吸入气体或蒸气中毒者: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钮扣,呼吸新鲜气。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立即送医院急救。

3. 爆炸性事故

 

1)某些化合物容易爆炸。

如:有机化合物中的过氧化物、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干燥的重氮盐、叠氮化物、重金属的炔化物等,均是易爆物品,在使用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不宜在烘箱内干燥;乙醇和浓硝酸混合在一起,会引起极强烈的爆炸。

2)仪器装置不正确或操作错误,会引起爆炸。

如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加热回流,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在蒸馏时要注意,不要将物料蒸干。在减压操作时,不能使用不耐外压的玻璃仪器(例如平底烧瓶和锥形烧瓶等)。

3)氢气、乙炔、环氧乙烷等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会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会爆炸。

因此,使用上述物质时必须严禁明火。对于放热量很大的合成反应,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却。

4. 机电伤人性事故

 

实验中常使用电炉、电热套、电动搅拌机等,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关仪器开关, 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拨下。

发生触电时急救方法:

1)关闭电源;

2)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

3)使被害者和土地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救治。

5. 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

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