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tap下载安装安卓依托“民航新型电类机务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新工科项目,在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3个专业开展了“能力导向,知识交叉”的人才培养实践,成效显著。
一、以认证为导向,重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国际航空委员会AABI认证为导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立了“行业指导、高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四重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培养目标、实践与知识体系的“持续改进”。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国内首次通过AABI国际航空电子专业认证,先后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部级一流课程、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省部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个民航局教学成果奖。改革成果和教学资源在同类院校得到广泛推广。
二、以项目为抓手,助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工科”班依托初级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工程思维、PPT设计和交流能力。创新环节利用小车平台,结合民航行业背景或生活场景下的实际需求,提出一个创新设计,并进行具体方案设计、论证和实现。为体现“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将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学科知识应用到设计方案中。
初级项目任务设计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和创新性,极大调动了同学们参与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总结项目学习体会时说道:“在这次项目中我被单片机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以前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能理解单片机的优越性,这次通过单片机与外接模块的共同效果,让我看见了何为智能小车,让我意识到单片机的性能是多么的强大”,“经历了这次初级项目,我们对单片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Keil、AD等软件运用更加熟练,对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更加熟悉,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三、以虚仿为突破,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虚实融合、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科研成果与特色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研发先进系统性特色专业实验实训装置,构建航空机务维修模拟环境,克服了使用航材作为教学装备成本高的问题。
《飞机航电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测虚拟仿真实验》获批学校首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团队教师在多年专业课实验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现场实验教学成本高、故障难模拟、部件内容难深入等问题,利用“互联网+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该综合探究性实验项目,有效拓展了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项目于2019年上线“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在线开放,并于疫情期间,应用于学校和多所合作航空院校,实现了线下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