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学校2014年工作会议暨一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之际,近期的《中国交通报》、《中国民航报》等媒体对经济与管理学院多位教师关于新形势下民航发展的系列观点性理论文章给予了关注。
其中,《中国交通报》3月4日专版头条刊登了学校谢泗薪教授撰写的《民航业迎来第二波民营热》。文章通过回顾我国民营航空公司的发展历程,从民营航空公司受到资金、人才、管理等瓶颈制约等诸多方面深入剖析了其经营发展的困局。在此基础上谢教授就如何破局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文章不仅为我国民营航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且积极扩大了学校在大交通体系构建调整的新格局中的影响力。
同日,《中国民航报》头版刊发了李晓津教授的文章《支持低成本航空发展,提高民航业社会贡献》。文章以中国民航局印发《民航局关于促进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阐明了“低成本航空必将成为中国民航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提高中国民航社会贡献的重要抓手”这一重要观点。文章发表后被凤凰财经、网易等多家网媒转载。
此前,《中国民航报》还在头版报眼刊登了钮钦撰写的《通勤航空能否纳入交通扶贫规划》。文章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用航空建设为政策先导,依托交通运输部《集中连片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提出通勤航空或可纳入交通建设扶贫规划,助力中国交通扶贫开发造血事业的政策建议。该文被国研网、中国交通在线、中国航空新闻网、凤凰财经等十余家网媒转载。
一系列围绕国际国内民航业重大热点问题的理论观点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经管学院落实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新近出台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以行业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为依托,推进民航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断扩大高校智库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据悉,该院将以中国民航航运经济与管理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谋划民航特色社科专题数据库和以模拟仿真和实验计算研究为手段的社会科学实验室,促进智库研究手段和方法创新。此外,发挥“蓝天学者”等人才引领作用,遴选立场坚定、理论深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联系实际的专家学者,建立咨政研究核心智库队伍,引导和支持专家围绕全局和行业战略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提出政策建议,适时向公众发布研究观点,引导社会舆论。同时,该院将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地推荐智库成员到民航局、国际民航组织等挂职锻炼。并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与智库建设,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共建民航特色新型智库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