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管学院航空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经管基地”)、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加坡航油”)和中国国航就“中国航油企业与航空公司海外航油价格风险管理合作模式研究”课题签署正式合同,经管基地李晓津教授在随后进行的开题仪式上做开题报告。中航集团副总裁(兼我校MBA导师)曹建雄先生、中航油集团副总裁罗群先生及相关老师见证了合同签署过程并听取了开题报告。
本课题在以下两个方面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启示:
第一、短期看,中国民航国际化步伐为民航科研机构走向国际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进步、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国内高铁网络竞争,中国民航飞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根据民航局网站,2015年1月到3月,中国民航国际航线的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分别增加了25.5%、36%和18.8%,远远超过国内航线,在此背景下中国航空运输企业、保障企业和地方临空经济区等均在加快国际化步伐,已经成为民航发展“新常态”。以本课题为例,在大幅增加国际航班的过程中,新加坡航油、中国国航均面临着海外油价波动的巨大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需要专业人士提供国际化的专业咨询。可见,这种“新常态”为经管基地等民航科研机构(特别是智库类科研机构)提供了新的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在参与国际民航咨询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身的更快发展。
第二、长期看,民航科研机构抓住机遇的关键是提升学科水平
智力支持是中国民航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表面载体是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形资源的支持,核心载体是学科水平的支持。以本课题为例,李晓津教授等长期研究产业价值链、价值网等理论问题,自2008年开始研究航油价格问题,在航油的价格管理体制、价格形成机制、比价关系和差价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学术积累,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行业空白,而且在应用上奠定了学术基础,按照前期谈判时中航油集团副总裁罗群先生的话,“听了教授的报告有穿心穿肺的感觉”, 可见学术积累的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后,课题组老师将充分发挥前期学术积累的优势,为中国国航、中航油等民航企业做好海外航油价格管理提供支持,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继续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实现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为构筑与民航强国相适应的科研机构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