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郑海英老师参加“第十九届全国高校财会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的总结汇报

发布者:欢迎访问中taptap点点注册账号经管学院官方主页 [发表时间]:2017-09-01 [来源]: [浏览次数]:

2017年“营改增”持续全面推进,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并在积极修订收入准则等。这都将对会计教学和科研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7月17-18日在青岛举办了“第十九届全国高校财会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暨2017年新修订会计准则研讨会”,会上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讲授2017年新修订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等。同时,针对一线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困惑,特别邀请了长期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案例开发与教学的专家,同期举办了会计、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讨会。

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戴德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周华就2017年新修订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进行了专题讲座,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石本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邓路就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问题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沟通和探讨,会议具体日程见下表:

时间

专家

主题

7月17日上午

戴德明

2017年新修订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教学与研究

7月17日下午

石本仁

财务会计教学型案例写作相关问题探讨

7月18日上午

邓 路

中国情境“哈佛范式”财务管理案例开发与教学

7月18日下午

周 华

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

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主要集中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面。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减少金融资产类别,提高分类的客观性和有关会计处理的一致性;二是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以更加及时、足额地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揭示和防控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三是修订套期会计相关规定,使套期会计更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二、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关系,以及对于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在财政部主导下,我国近几年来在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政府会计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制等领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财务与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推进方面,主要探讨了两种案例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型案例与教学型案例两类案例都可用于教学,但作用于教学的方式是有差别的,作用的教学对象也存在差别。研究型案例主要是以揭示规律、增进知识、提供验证证据为目的;教学型案例结合特定情形、提供具体背景、以提高教学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通过本次会议,各高校教师不仅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于教学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案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交流。与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探讨,对于财务及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