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立足民航,面向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政策分析、应急组织、应急决策、团队协作、应急管理、调查研究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在民航相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或应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既可在民航相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安全及应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国有企业从事保障企业各职能部门正常、高效运行的公共事务管理;所学专业课程能够保证学生在行政管理、应急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或方向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
核心课程与重点实践环节
专业归属学科:公共管理
1.核心与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II)、公共组织行为学、安全管理学、计量行政学、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应用、航空安保管理、民航应急管理与演练综合实训、风险管理(I)、民航运行与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特色课程: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应用、航空应急救援与管理、民航旅客冲突管理、民航消防救援与应急管理、民航特种车辆与设备安全管理、民航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民航安全审计与评估、民航危险品管理、飞行品质监控与管理、民航事故调查与报告撰写、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实践、民航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民航应急资源管理等。
2.实践环节
实验课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于应用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主要是理论加实验的课程安排。以相对全面的实验环节设置,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课程设计:公共管理调查与统计方法、计量行政学、电子政务、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实践、民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基础等课程均有实验、实践环节
实训实习:民航应急管理与演练综合实训、民航公共事务综合管理实习、公务员职业能力实训等课程均设置实训、实习的要求
创新创业类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
毕设论文:在第8学期集中安排,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一定的选题,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专业特色
本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形成了如下重点培养方向:
突发事件应对。以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及管理等问题为核心,掌握突发事件科学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技术体系与措施
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建立健全问题,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优化问题。
智慧民航、韧性机场。基于安全韧性理论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以及应急运行机制的优化设计与管理。
风险预警与决策。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技术、应急决策与指挥、组织与协调等知识模块、方案模拟及推演,支撑应急数据与风险预警构建。

专业发展成就
专业发展:专业成立于2005年,已顺利通过2016年专业评估,形成了以民航应急管理为核心的特色专业方向,并获批天津市新文科建设项目1项(民航应急管理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校级资源共享、思政及双语课程4门,《风险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教师队伍:专业教师90%以上均为985或国外留学经历博士,其中含 1名蓝天青年学者,3名青年骨干教师,分别获得过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全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指导一等奖,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指导二等奖,taptap下载安装安卓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等。
科研水平:专业教师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1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科技战略计划项目、天津市决策咨询项目、民政部部级课题项目、民航安全能力项目等各种省部级项目30余项;
高水平论文: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公共管理学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民航安全信息管理》、《民航应急管理:体制、过程与政策》等学术专著近10部。
学生学科竞赛:学生比赛获奖丰硕,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一等奖,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全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一等奖,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结题优秀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