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况
新航行系统研究所是国内首个同类研究所,始建于1989年,其前身是中国民航学院电子工程系卫星通信研究室,主要从事航空卫星通信方面的研究。1992年更名为航空卫星技术应用研究室,其研究领域扩大到航空卫星导航。根据中国民航星基航空导航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民航总局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成立新航行系统研究所,专门从事国际民航组织建议实施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CNS/ATM)的研究、开发、实验和教学工作。
研究所现有固定人员16人,科研骨干均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自1996年起,以多种方式对近千名民航工作人员进行了新航行系统、卫星通信、导航和雷达的培训。
二.组织结构
新航行系统研究所由三个研究室(导航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和三个实验室(卫星通信、GPS和综合)组成。
三.研究方向
(一)星基航空导航技术
1.卫星导航技术
2.自动相关监视ADS
3.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二)通信与电子系统
1.航空电信网ATN
2.移动通信技术
3.雷达数据融合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
1.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
2.编码密码技术
四.试验设备与系统
新航行系统研究所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2000平方米的专用研究实验楼一座,拥有大型航空卫星导航GES/AES地球站和航管监视一、二次雷达等通信、导航设备,以及各种类型卫星导航接收和数据链设备、SGI服务器和工作站。
新航行系统研究所外耸立的13M和7.3M大型卫星天线是研究所的标志。
大型设备包括:
1.航空AMSS GES卫星试验站(包括全套数据\数字话音接收系统)
2.航空AMSS机载地球站AES
3.Alenia&Macroni 一、二次航空监视雷达
4.Hughes TES/PES卫星通信系统
5.多普勒全向信标DVOR
6.测距机DME
7.盲降系统ILS
8.OTE VHF
五.研究成果
新航行系统研究所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3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中国民航总局、中国民航总局空管局、天津市科委、原电子工业部、总参和空军等单位下达的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共发表国外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国际会议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40近篇。在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民航出版社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0本,编写专业教材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