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成果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3-21 [来源]: [浏览次数]:

航电系统是飞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航电系统的先进性也成为衡量飞机型号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商飞 C919 C929、空客 A380A350,波音 B787B757 均采用了综合航电系统,综合化的技术在带来系统性能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航电功能间资源关联耦合、系统级失效影响和故障传播范围难以有效识别,被称为大型飞机的“神经病”问题,安全性评估标准与适航标准的缺失更是成为影响型号取证进度的关键制约因素。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赵长啸副教授所在团队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研究,经过10年的技术攻关,构建了综合航电系统中“资源-功能-失效”关联模型,解决了多源适航符合性数据汇交的问题,建立了综合航电系统安全性评估与适航技术体系,项目成果“面向综合航电系统的适航安全性评估技术及应用”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项目搭建了综合航电系统一体化设计验证平台,支持形成国内适航标准3份,国际标准1份,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5项,项目成果已在C919飞机A664交换机、C929飞机综合航电系统、某型军机综合航电系统、某型气象雷达、载网络系统等高安全关键航电系统的选型、研发、安全性评估与适航中取得应用,在降低了研发迭代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新技术应用中的航电系统高安全性水平,项目成果对综合航电系统的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及国产航电设备替代奠定了技术基础。



Baidu
map